“陛下,这...怕是来不及!”刘宇亮忙说道。
朱由检瞥了他一眼,开口道:“翰林院的人呢?”
大明的科举考试主管机构是翰林院,负责组织和管理科举,科举的考官也都是出自翰林院中。
而内阁和六部官员,则是监督考官行为,防止他们帮助考生作弊。
“臣在!”
翰林院诸位官员同时出列,朱由检看了一圈,朝黄道周说道:“黄卿,此次考试,便由你负责。”
皇帝跳过首辅刘宇亮,让黄道周一个翰林侍讲来负责科举,委实有些让人意外。
朱由检想的是,黄道周此人耿直,不屑官场那一套贪权纳秽的做法,让他来负责,能少一些舞弊之事。
“臣遵旨!”黄道周自然欣喜,这是陛下对自己的信任啊!
“这次科举,除八股文之外,加设算科、法科、工科、农科这四科,户部、刑部、工部先出题给朕过目。”
“陛下,这不合祖制啊!”黄道周听了这话,却是反对道:“自太祖开国,洪武三年,太祖诏定科举法,便是——”
“好了好了,”朱由检摆手道:“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,祖宗法制祖宗法制,黄道周啊,你睁开眼睛看看,大明再不变革,可都要没了,朕需要人才,不是需要他们给朕粉饰太平,不需要看那些结构整齐的文章,朕是要可以做实事的人!”
“陛下此言差矣,能写得一手好文章,自然才思敏捷,如何不能给陛下干实事了?”黄道周不服。
朱由检简直气笑了,自己怎么会一时冲动点了他来,这不是给自己添堵来了。
“黄道周,朕问你,你可懂农事?”朱由检问道。
黄道周摇头,“农事自有民户,这是他们职责所在!”
朱由检摇了摇头,“可朕觉得,这户籍制度,却是禁锢了百姓手脚,若是民户中有人擅长手工制艺,若有匠户子孙擅长兵法,又有军户子孙擅长农事,这岂不是浪费了人才?”
黄道周听了皇帝这话,只觉得更为荒谬,“此乃祖制,万不可改!”
“若因为此祖制,而导致我大明亡国,黄卿,也觉得无所谓?”朱由检这话已是带了厉色,在场官员俱是在心里打鼓,黄道周啊黄道周,何必跟陛下对着干呢?
如今这户籍制度早已名存实亡,那些民户匠户可都做流贼去了,哪里还守着祖制的呀!
“陛下多虑,大明如何会亡?”
“哼,”朱由检走下御阶,指着外面说道:“不会亡?这世间万物,有生就有死,不过就是风水轮流转,朕今日站的地方,从前可是元朝的宫殿,而元朝土地,曾经也是从大宋手中夺来,你为何觉得,我大明就不会重蹈覆辙?”
黄道周脸色有些发白,嘴唇嗫嚅说不话来。
“再者说,祖制,也是我朱家祖制,太祖爷若是不满朕这番安排,待朕百年之后,亲自去领罪就是,可只要朕在位一日,就由朕说了算!”
朱由检说完,返回御座坐下,看向黄道周,“朕看重黄卿你磊落刚直、德如天高,故选用你来主持科举,可若是黄卿觉得朕之所言不合适,那便罢了,朕另外选人便是!”
朱由检这话说完,静静得看着黄道周,翰林院其余人脸上焦急,恨不得替他应下。
多考几科又怎么了?
陛下要选用人才,选就是了,先接了再说别的。
范复粹也转头看了过去,他起初听皇帝这话,也觉得荒谬,可再一想,其实又何尝不可呢?
百姓都快吃不上饭了,户籍这东西形同虚设罢了。
若有能人为陛下解决这些问题,管他什么户籍,用就是了!
黄道周感受到身边目光,偏头睨了一眼,见范复粹轻轻朝自己点了点头,遂即叹了一声,躬身道:“臣,领旨!”
朱由检见黄道周应下,脸上重现了笑容,“好,散朝后即刻张贴榜单,除八股考试仍需举人身份之外,其余四科不拘户籍,不拘身份,若是不识字,也可由各县城推举。”
朱由检说完,想了片刻又道:“此事的确过去紧张,这样,比之往常推迟一个月举行。”
“是!”
“好,黄道周你随朕来,其余人,无事就散了吧!”
武英殿,黄道周跟着朱由检进了殿中。
朱由检看着黄道周那张尴尬的脸,想着自己那番话,定是对他有了影响,可他那个脾气,又不愿表示心悦诚服。
“赐座!”朱由检说道。
“多谢陛下!”黄道周知道这是陛下对自己示好呢,脸上也多少缓和了一些,挨着椅子边坐了下来。
“石斋先生,可还对朕有想法?”
石斋是黄道周的号,朱由检此时这么称呼,也算是给足了他面子。
黄道周腹诽,这可不就是打一拳给个甜枣,当自己小孩呢?
可心中却忍不住熨帖,到底陛下还是看重自己,不然也不会单独召见自己,又赐座又如
第一百三十一章 祖制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